李維倫 東華大㈻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系

本文藉由討論如何思考嬰兒的微笑,展開對當代心理學知識取徑的反省,並提供一個現象學考察的示範。當代心理學強調實徵上可驗證的(empirically validated)知識,但又對人類知覺經驗不信任,從而漠視了生活中的直接經驗,轉向理論的建構與驗證方法的設計,以做為有效知識的保障。本文指出,想要去除「主觀」經驗的努力並未真的保障了心理學知識地位,反而因為逃避不可避免的知覺經驗,使得當代心理學知識堆疊在更多可疑的預設之上。以嬰兒的微笑為例,本文回到嬰兒的微笑對我們給出的生活經驗中,讓此一熟悉但又模糊的現象之本質結構獲得明晰的勾劃(articulation)。本文獲得了這樣的認識:第一,心理學知識層面不只一種,不同的方法有對不同層面知識的適切性。相較於以個體為單位的心理學知識層面,以偶連關係整體為單位的心理學知識層面更為原初,更少預設,也是本文以現象學方法考察對「嬰兒微笑」之經驗的所在層面。第二,在此知識層面裏,對「嬰兒的微笑」經驗的本質可以被揭露為一種將嬰兒與經驗者帶入同伴關係之中而雙方皆有所不同的形構作用。第三,本文也將思考延伸到偶連關係中的其他形構作用形式,如透露著精神分裂氣氛的「使為人之不能」的剝除形式;讓孩童經驗到「我被要求成為的」與「我所是的」之間差距的「強人所難」形式;以及以奪取對方的方式來獲得自己整體感的「奪取者-被奪取者」形式。

關鍵詞:嬰兒的微笑、表情、情緒、現象學心理學、心理學方法

線上閱覽

華藝全文下載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