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慧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顧瑜君 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本研究訪問十位父母敘說其與子女之間的情事,其子女的年齡依序由兒童期、青少年期乃至離家讀書工作的青年期,以便能夠在敘說資料中確立敘說的歷史距離,使父母現在的置身位置出現(something at issue)。其次,我們將受訪父母的敘說資料做三重構作的說明:(1)存有關係(生養經驗的本體);(2)協商構作(親子的生活情事),與(3)超驗結構(親子之間的「社會」)來探討父母對自己與子女關係的意涵,以便從經驗史性來瞭解父母對親子關係的發展階段到詮釋的理解:從共生到分離,從交互到區分,其實都是存有關係與協商構作的雙重運作,一旦提到超驗的社會結構來考量,父母很明白子女的外離運動,留在原處的父母只能被動的等著回報,但是父母作為已經付出者的位置,回報的時間權已經轉到子女身上,換言之,子女成為如何反身的倫理主導者,回報的時機與心意已經不在父母手上,而形成倫理的不對稱與不可逆反。對父母來說,倫理變成一個困難處境,「孝」或「不孝」,父母成為坐等的人。

關鍵字:離合、照顧倫理、生養經驗、社會

線上閱覽

華藝全文下載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