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盛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歷史現場作為一個台灣社會集體記憶的場域,後續的心理復健方案是災後重建的重要環節。本文認為這樣的創痛記憶的展現形式,與其說是個人的印記,毋寧說是社會文化所建構。基於此,以個人取向為單位的諮商與心理治療模式的困局可謂圖窮匕現。要言之,若重新反思「他者」的意義對於自我權的形塑,以及敘說自己的故事就是一種構築自我認同感的形式等論述,當可察覺以實證論為基調的心理學學科所構作的諮商領域面臨無法貼切捕捉生活現場當下經驗之不足處境。當今步入千禧之交的年代,社會科學逐漸與後現代主義交織激盪混成,這是探究人類本性的另類思維。畢竟,諮商作為一門靈活應用心理學相關知識以助人的專業領域,除了揭示諮商是一門「分析的-經驗的」認知旨趣的學科知識外,也當明白宣告諮商同時是涵蘊「歷史的-詮釋的」溝通旨趣與「批判的」解放旨趣的學科知識。有了這般體認,當諮商知識返回社會關係的實踐過程,諮商心理學將不致流於獨我論的悖辭裡,如此或可捕捉個人脈絡與社會他者脈絡的辯證關係,貼近個案的生活世界,並重建個案的主體性。
關鍵字:記憶、諮商心理學、後現代心理學
〈線上閱覽〉
〈華藝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