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珍琬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張麗麗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教師對校園霸凌的正確辨識是防治、評估、介入及處置的關鍵,然目前研究仍欠缺對教師霸凌辨識,以及影響辨識、嚴重性及介入評估之相關因素的探討。基於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1)教師霸凌辨識的現況及影響辨識之相關因素(含行為及情境特徵、教師背景等);(2)教師對霸凌之嚴重性及介入之評估,以及影響評估之相關因素(含霸凌辨識、行為及情境特徵、教師背景等);(3)教師對霸凌處置的看法(含處置方式及權責、遭遇困難、霸凌方案設計等)。霸凌∕非霸凌之辨識及其與行為∕情境之關係、教師背景與霸凌∕非霸凌辨識之關係、霸凌∕非霸凌之嚴重性及介入可能性的評估、教師背景與霸凌∕非霸凌之嚴重性及介入可能性之關係、教師對校園霸凌之處置。本研究樣本為 18 所學校的 175 位中小學教師(除 5 位接受訪談外,其餘皆填答問卷),係以立意取樣方式,考量學校層級、城鄉及學校性質後抽取得到。研究以量化為主,佐以訪談。研究結果發現:(1)教師無法分辨霸凌與非霸凌行為;教師霸凌辨識與行為及情境之特徵、受害者特質、霸凌與受害者關係(是否具「類朋友」關係)等有關;教師背景變項中,除霸凌訓練(受過訓練者對霸凌辨識佳,但對非霸凌辨識差)及年資∕年齡外,皆與霸凌辨識無關;(2)不分情境,教師對介入可能性的評估皆高過對嚴重性的評估,兩者具中度偏高相關;但當教師錯誤辨識情境時,其會誤判霸凌較不嚴重,且較不會介入;教師之性別、身份(教師∕行政人員)、層級、年資與年齡、霸凌訓練等與問題嚴重性及介入可能性之評估有關;(3)針對霸凌處置,教師多以一次介入的方式處理;曾遭遇權責不清、時間太短、難以界定霸凌行為等困難;在規劃方案時,教師的考量雖多元,但仍普遍欠缺系統化的思考與設計。
關鍵字:校園霸凌、霸凌辨識、霸凌嚴重性、霸凌介入
〈線上閱覽〉
〈華藝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