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永河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
本文主旨在於描述台灣臨床心理學過去五十年來之歷史(1953~2002),並細說作者綜合部份台灣臨床心理學者與臨床心理師的心聲之後所提出的願景(1)。台灣臨床心理學的工作苗圃乃由一位台灣精神醫學學者所準備,而其種子乃由台灣大學心理系所製造;時距今將近 50 年前的 1953 年。迄 2002 年培育臨床心理學工作人員的大學教育機構已增至九所,培育出來這方面的學者已有 24 名之多,與之相關的學者人數則更為可觀。據 2000 年行政院衛生署統計,精神科臨床心理師總數已驟增為 294 名,而中國心理學會(2)臨床心理學組的組員總數則為 664 名(含學生組員 101 名)。據多方估計,兼顧人口比率,該時的臨床心理師人數應有 2,300 名之多;可見,全國教育機構尚須繼續努力培養更多這方面的人才(3)。目前台灣臨床心理學教育工作,為了配合 2001 年 10 月 31 日通過的臨床心理師法規定,將其水準提高到研究所碩士班的程度。在本文,作者除簡介目前臨床心理師之工作內容與狀況外,也建議為了台灣臨床心理學能走出自己的路,在研究所養成教育課程裡也應該兼顧實際臨床工作與理論建構兩方面。易言之,除了強化目前實施中的碩士班第三年整年的醫院臨床實習工作之外,也應增加理論建構的課程。本文最後,作者提到其以習慣為關鍵概念努力建構起來的台灣特有的臨床心理學理論為例,盼望台灣臨床心理學從業人員能為建立台灣臨床心理學理體系之工作用心用力。
關鍵詞:台灣臨床心理學之發展過程、台灣臨床心理師法、中華民 國精神衛生法、臨床心理學刊、習慣概念
〈線上閱覽〉
〈華藝全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