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清

感謝丁乃非與丘延亮對手工知識的辨識與肯定,兩位對我的「方域、在地性(locality)」(見丁文)與「立身(position),政勢(politics)」(見丘文)的指稱,提供了實務工作者對其自身與他者之相似與相異之社會歷史與政治脈絡覺察的地標。丁乃非與丘延亮的對話行動本身亦進入於此一地標界域中,二人的回應文亦即丁乃非所稱的「一種跨越又接合在地知識與行動的基進欲望」。(見丁文),這一種跨越又接合基進欲望的實踐行動中,既處理了臺灣在地之內的我們與之外的國際他者,亦同時對待著臺灣之內我們之間協作關係之可能與發展。我們三位對話者之間發生了一個實踐知識的雙層(對外與對內同時發生)協作活動。我的回應亦是踩在對協作生產手工知識的關懷點上,並同時認定對彼此同中有異的看見始是發展「人形戰鬥協作關係(見丁文)」的適切接合處。

線上閱覽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Navigation